视技术专精为未来 抓培训促人才成长

发布日期:2012-06-08    浏览次数:1979

视技术专精为未来 抓培训促人才成长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物化探勘查技术

标准化系列培训周年记

 

    我院物化探勘查技术标准化系列培训于2011年6月拉开帷幕。一年来,我院先后以院、分院为单位开办9次培训班,邀请11名国内专家及院学科带头人、方法技术带头人主讲授课,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

    一、培训与生产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这一年间的培训中,既有新参加工作的青年职工岗前业务培训,也有新设备、新软件消化吸收的技术辅导,还有地质找矿项目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标准化培训,更有知名专家针对地勘工作发展形势、找矿方向及前沿理论开展的高层次学术探讨。按照院人才培训计划和方法技术进步工作安排,各期培训均采取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在用物化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充实专业队伍,拓展专业视野,指导地质找矿生产实践。近年来,我院上乘的方法技术水平已形成了地勘生产优势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安徽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重、磁部分)双获全国第一批次13省区铁铜评价项目第一名,《安徽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物探部分)》编制的系列图件成为全国重磁专业组推荐的样板,我院还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规程》、《井中磁测技术规程》的研制或修订任务,完成了《复电阻率(CR)法技术规定》修编。

    二、生力军为主体,出人才是目的

    目前,我院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117名,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各专业院校的大学生,为帮助这支生力军更快、更早地扛起“一物”品牌建设的大旗,建功于地勘主战场,我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逐步加大了投入,鼓励专家型人才参加全国性的项目或技术研讨,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和方法技术带头人课徒制度,激励青年技术干部在职学历进修等等,使人才工作具备了长效机制。俗话说:“有了传帮带、进步就是快”。经过地勘生产的磨练,王伟、李涛等一批年轻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肖明、叶林等这样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已被锻炼成在野外施工中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张建明、董博等也成长为能够执笔编写项目设计和成果报告的年轻技术骨干。

    三、标准化施工,高质量管理

    一年来,我院重点开展了直流电法、化探、物化探工程测量等标准化技术培训,重在推进项目设计、施工流程、质量检测验收与成果报告编写等标准化管理,着力提高全员的整体质量意识和工作技能,保证野外作业高质高效顺利完成。目前,我院的标准化施工在野外生产中颇见成效,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质量和效能不断提高。能源勘查分院承担的东北大兴安岭地区《齐齐哈尔与阿龙山镇—加格达奇地区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及《鞍山本溪大台沟铁矿外围1:5万重力调查项目》两个国家级调查项目的原始资料被中国地调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评为优秀级,地调分院完成的《内蒙古1:20万巴彦公社、霍龙门公社、清河公社幅区域化探》,是我院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新一轮大地调以来提交的第8份 “优秀”级区化成果。

    四、服务品牌建设,打造精英团队

    眼下地勘事业迅猛发展,我院正着力于推进“一物”品牌建设,打造精兵加现代化的新型地勘队伍。围绕品牌建设这个主题,院开展一系列培训工作,加速了全院勘查工作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提高了班组的施工效率,开拓了科研团队的思路,优化了全院技术人员结构。在秘鲁国物化探项目,电法所不畏施工区块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合理搭配班组、优化台效,提前一个月顺利完工;《五河县荣渡—小溪集地区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中,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整合,调集精干技术力量,实施多单位、多方法打“歼灭战”的方式,查明区域内金矿及其它矿种的埋藏情况,初期勘查新成果已惠及区内矿业主,进一步探索创新地质找矿新机制,开创了“五河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地质勘查工作创新与突破提供宝贵的经验。(院工会  卢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