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揭晓,“规”当选年度国内字。“规”字延续了2015年度国内字“廉”、2014年度国内词“反腐”的热度,反映出公众对净化社会环境、建设清廉政治、端正社会风气的持续期待。
对于“规”字,主办方有这样一段话:
规矩,方圆之至也。老规矩是民族的立身之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坚守的还要坚守;新规矩是新时代新要求,体察民生、追踪民情,方能不断匡正!修习党章党纪,严明政治规矩,锻造抵制各种诱惑的“金刚不坏之身”。深化改革的落地,从产权保护的宏观规矩到审批取消的微观执行,各级权力被套上“制度的圆圈”。规矩方圆,划定行动与思想的边界;党风、政风端正,引领社会风气向好。
可见作为本年度的国内字,“规”之一字的主要落脚点,就落在“规矩”上。
什么是规?
规,古玺印中写作,本指匠人画圆所用的工具,所以《诗经·沔水》序郑玄笺云:“规者,正圆之器也”。与此相对,古时匠人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则是“矩”。
就其形状而言,规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圆规没有什么大区别,如下图是山东嘉祥的汉代武氏墓群石刻中的一幅画像,依稀可见伏羲执矩,女娲执规。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画圆的规和画方的矩,有时候就会带有象征意义。这副画像上伏羲和女娲手执规矩,有比喻开天辟地之意。
由本义引申,“规”又有了《说文解字》所说的“法度”之意,也就是法度、准则的意思。《韩非子·饰邪》中说:“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意思就是,放着规矩不用而专任机巧,撇开法度不守而用歪邪之智,必然导致困惑与混乱。
古人对于规的这一意义早有认识。周文王在对子孙的训诫中,就非常强调遵循规律和规矩。他曾告诫子孙,要遵循自然规律,比如春天百草丛生,夏季花枝繁茂,秋季果实成熟,冬季草木凋零,何以成谋?就是要“时岁至天视”(《逸周书》),要依照岁时规律行事。同时,他也把一些已经成形的规定教授给子孙,如八儆、五戒,让子孙以此为规,按规矩办事,不要自我放纵。
与规相关的词,也包含着这一含义。如《现代汉语词典》对以下几个词语的解释: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也叫法则。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或者指合乎规范、使合乎规范。
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或指规律、法则,或指合乎一定的方式。
规定,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或指所规定的内容。
……
这些词都与法度、准则有着一定关系。
说“规”必然绕不过“规矩”一词。由于规与矩一个是画圆的工具一个是画方的工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规”、“矩”二字常常作为对文出现。如《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再如《吕氏春秋》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意思是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
《孟子·离娄上》开篇第一句,是:“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离娄,相传是黄帝时期人,视力特别好,能够在百步之外看到秋毫之末。公输子,名班,春秋时期鲁国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巧匠。师旷,春秋时期的乐师,生而目盲,精通音乐,并且善于辨别乐音。
但这里却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可见规、矩的不可或缺。
“矩”在本义的基础上,也引申出了标准、准则或规范一类的意思,如《论语·为政》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个意义上,规、矩意思相近。
后来,由于意义相近,原本作为单音节词使用的规、矩二词,最终被合并为一个全新的、完全继承了规、矩二字引申义的复合词——“规矩”。《韩非子·解老》说过“万物莫不有规矩”,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准则法度。上文所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规矩无所不在,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讲究一个规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